金秋九月,硕果盈枝;躬耕教坛,礼赞师者。9月10日,沈阳工学院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2025年度教职工表彰大会在图书馆礼堂举行。大会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表彰沈工教职工在勇担时代使命中的突出表现,擘画新时代下沈工的发展蓝图。董事长王兆宝、党委书记胡晓梅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康举,常务副校长公丕国,副校长石伟、刘艾秋、徐颖、杨秀英、周永昌出席大会。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大会。会议由公丕国主持。
锚定时代 擘画蓝图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教育使命重若千钧。在数字化转型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沈工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在时代坐标中找准方向,用行动书写教育担当。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表彰大会拉开帷幕。
王兆宝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重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沈工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王兆宝表示,数字经济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全球,推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面对这一时代趋势,高校需要主动变革,将转型融入办学全流程。沈阳工学院一直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和产业学院建设,把转型要求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系的创新,回应产业发展与国家需求。
王兆宝强调,未来,学校会重点推进智能体建设,全校要达成共识,用好人工智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进一步推动智能体开发应用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管理效能。希望每位教师积极参与,主动拥抱AI,学习AI前沿技术,探索“AI+语言+产业+专业”新模式,充分利用学校智能体平台与实践资源,赋能教学与科研创新。在沈阳工学院这片热土上,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以AI技术为支撑,用智能体赋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沈工的智慧与力量!
表彰先进 凝聚力量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铭记耕耘者。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师者日复一日的坚守;每一次表彰的掌声,都是对教育初心的最好致敬。
过去一年,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学校决定对一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李康举宣读《关于表彰沈阳工学院2025年度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关于表彰2025年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和《关于表彰2025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当先进典型走上台接过荣誉证书时,礼堂内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既是对他们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全体沈工师者的激励。
优秀教师代表徐彬话语间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从智慧校园平台的全面升级,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成投用;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不断扩容,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广泛推广,我们亲眼见证着沈工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学生数字化素养培养的引导者、赋能者,这份双重身份,让我们对 “教育数字化” 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学校数字化转型战略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
优秀企业教师代表刘洁分享了与沈工携手育人的感悟,作为企业方代表,我深切感受到沈工对“产教融合”的重视:我们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把行业最新技术带进课堂;一起培训教师队伍,让教学内容紧跟企业需求。看到沈工毕业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成为技术骨干,我由衷地为学校感到骄傲。未来,华为公司愿与沈阳工学院继续携手,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科研创新的新路径,为推动东北地区乃至国家的ICT人才生态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杏坛春暖,岁月沉香;师者如灯,照见远方。此次教师节表彰大会,既是沈阳工学院对过往育人成果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教育征程的庄严誓师。从产教融合的实践沃土到数字化赋能的智慧课堂,从国际化视野的格局构建到教育家精神的薪火相传,沈工的每一步前行,都紧扣教育强国的时代脉搏;每一位师者的坚守,都承载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未来,这片孕育希望的校园里,沈工师者必将继续以师者之仁心,育时代之英才,以学府之担当筑强国之根基,让桃李芬芳遍九州,让教育华章映山河!
(撰稿/人事处 党委宣传部 图片/李若淇 丁圣哲 融媒体中心 校对/张倩 审核/曲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