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直接把“低空经济训练场”搬进校园——新建飞机跑道,10月还会有飞机正式进驻,专门培养专业飞行员及飞机维修师等。此外,学校还将引进数架大疆航拍机、植保机及多架无人机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这波操作不仅填补了东北高校低空经济实操教学的空白,更是把“产教融合”提升到新高度,快跟小编一起去看看沈工的 “低空雄心”!
这次新建飞机跑道并引进三架单发双座上单翼前三点轻型运动类飞机,是学校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上的“重磅升级”。过去很多高校培养低空经济相关人才,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或小型无人机实操层面,缺乏大型飞机的真实场景实训,但沈工这次直接把“训练场”升级成 “实战场”——未来飞机进驻后,学生不仅能学理论、练无人机,还能近距离接触真实飞机,进行飞行驾照培训和地面培训,培养飞行员、飞机维修师,飞机保养师,飞行理论教员等。
作为东北首个聚焦国际化低空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的产业学院,沈工建设飞机跑道并引进三架飞机,不仅能为辽宁乃至东北的低空经济产业输送“会飞、懂技术、能实操”的复合型人才,还能吸引更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落地东北,助力区域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再添一把 “火”。
目前,飞机跑道的建设已经完成。未来飞机进驻后,学校还会联合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开发特色课程,进一步完善“从理论到实操、从认证到就业”的人才培养链条。
沈工在低空经济领域早已蓄势待发。作为紧跟国家战略的行动派,学校早就瞄准了低空经济新增长极的国家战略以及辽宁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发展目标,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上走出一条产教融合的特色路。
学校联合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沈工-南方测绘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学院”,打造出“元宇宙+北斗及低空经济+遥感”的三位一体技术生态体系;成立了东北首个聚焦国际化低空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低空经济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3.0”为核心,一面联合国内头部企业建成东北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一面拓展国际合作构建东北亚低空经济开放枢纽,还搭建了科研平台和“执照—应用—管理”三级培训体系,把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紧紧绑在一起。
不久前,辽宁省水利行业首期无人机驾驶员认证培训班在我校顺利开班,全省水利系统的技术骨干和从业者到沈工“充电”。学校依托产业学院的优势,创新构建了“政策+技术+教学+服务” 的四维赋能培训体系,理论课有持证教官用真实案例手把手教,实操课直接在训练场进行“起降悬停-航线规划-应急避险”的渐进式训练,学员们分组竞技练精度。这也印证了沈工在低空经济实操教学上,早就有了成熟的经验和过硬的实力。
不得不说,沈工这波“把机场搬进学校”的操作,真的把“产业需求导向”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未来,这里将成为东北低空经济人才的“摇篮”!会培养出更多能撑起区域低空经济发展的“飞手”和“技术达人”!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撰稿/党委宣传部 图片/丁圣哲 校对/张倩 审核/曲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