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025年辽宁省测绘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报告厅举办。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与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应邀来校作报告,提高时空信息智能化科技生产水平,助力业界迎接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挑战。这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我校深化校企融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沈工-南方测绘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契机。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国范,广州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集团常务副总裁缪小林,集团副总裁、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郭宝宇,北方大区执行总裁、吉辽分公司总经理史中元,我校董事长王兆宝、党委书记胡晓梅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校长李康举主持。
报告会上,李德仁院士以《论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为题,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时空智能、空天时空智能:无所不在的PNT与PNTRC、空地时空智能:无人机与移动测量机器人、水面水下时空智能:传感网与无人舰艇、深空时空智能:月球与火星探测、社会经济学时空智能、医学时空智能等方面展开分享。他指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用时空信息来描述的。在当今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时空数据获取、处理、信息提取与知识挖掘需要走向智能,时空智能学应运而生。
李德仁院士介绍,时空智能学是利用通导遥智能传感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对自然活动、人类活动及人体活动进行感知、认知,进而支持智能决策的技术。它能通过卫星、无人机、移动测量等手段,实现无所不在的PNT定位导航和遥感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全球监测、灾害预警、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时空智能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从学科层面看,时空智能学是当代和未来遥感地理信息学的核心,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精准回答“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目标、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做什么决策”这六个关键问题,为人类认知世界提供了更系统、智能的方法论。从实际应用价值来看,其对于研究粮食安全、水资源保护、能源合理利用等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为这些领域的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时空数据支撑与分析依据。从宏观影响而言,时空智能不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技术支撑,更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精准感知与科学调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他阐述了时空智能学的多领域应用:空天时空智能借助卫星实现PNT定位导航授时和遥感,应用于地表测量、海洋监测、精准农业等;空地时空智能通过无人机、移动测量机器人等进行地表测量和地理信息获取;水面水下时空智能依靠水面和水下智能探测设备及无人舰艇,监测和探测海洋与水下环境;深空时空智能应用于月球、火星探测;社会经济学时空智能,通过遥感卫星夜间获得的地表可见光和近红外亮度可以用来表征城镇范围、GDP分布、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要素,经济增长、城市化、人道主义灾难均有可能反映于多时期的夜光遥感影像上;医学时空智能则应用于诊断、治疗、防治和医养等领域,利用时空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
他强调,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学到时空智能去拥抱新质生产力,要努力推进和实现天空地海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要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要勇敢推动测绘学走向时空智能学。他对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希望学校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为我国的时空智能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宋超智作了题为《在新质生产力引导下——加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围绕近年我国测绘科技创新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他强调,近年来,测绘科学技术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日新月异,尤其在测绘装备、技术、产品服务全面升级的基础上,更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泛在、融合、转型成为测绘地信行业的主要趋势。
“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在于应用。” 宋超智表示,融合了卫星导航、遥感、地理信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现代测绘科技,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支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时空数据支撑下,智慧交通、智能生活、数字孪生城市等新模式新应用,有效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痛点、难点,推动这些数字经济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测绘技术也成为数字经济中极为抢眼的核心应用之一。
他坦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及新技术的跨界融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但他笃定,随着科技创新政策支撑环境及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新时代新征程上,测绘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将更强,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会更高,将夯实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基础底座,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报告会前,参会人员还参观了我校的沈工-南方测绘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学院。
(撰稿/能源与水利学院 图片/关添亓 校对/张倩 审核/曲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