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召开。大会以“深化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为主题,全国民办高校代表汇聚一堂,共探如何加快推进高水平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校校长李康举受邀参会,并以《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民办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分享学校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当前,全球正迎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浪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重塑产业格局,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时代命题。在此背景下,本次现场会聚焦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为全国民办高校搭建了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
报告中,李康举详细介绍了我校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核心的“沈工方案”。学校紧扣产业需求,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号召,构建了以智能制造领域为核心的校企协同生态圈。通过整合校企资源优势,与华为、美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华中数控、库卡、浪潮等国内外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已建成19个现代产业学院,包括华为-沈工现代产业学院、沈工-美的数字灯塔学院、浪潮工业互联网学院联合创新中心、库卡授权工业机器人学院等,同时配套建设24个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和296个实验室,搭建起覆盖现代制造业生产全流程的教学平台。该平台聚焦根技术学习、工具应用、生产制造、运维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全方位培养既熟悉现代制造业架构流程,又精通前沿生产技术,且擅长运用数字化工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李康举强调,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倒逼教育模式革新,学校以此为契机推动专业转型与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中心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在具体实践中,我校以产业学院为依托,创新构建“六共五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课程,通过“订单式”“定制化”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订单班学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学校还成立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推动校政行企多主体参与决策,形成育人合力。此外,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着力培养“专业+语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力量。
李康举表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在于打破校企壁垒,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沈阳工学院通过多年实践,已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就业服务升级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未来将继续携手生态伙伴,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智慧校园及就业服务等领域寻求新突破,为培养更多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我校在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现场会的经验分享,展现了我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前瞻性探索与扎实成果,为全国民办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考与新动力。
(撰稿/教务处 图片/教务处 校对/张倩 审核/曲艺)
